画家身后事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王汝涛

发表时间:2020-9-6  来源:王小古艺术官方网站

  画家王小古同志去世,倏忽已经三年,在竞争“小古派画家”嫡传的热闹场面中,我已不愿谬托知己,再以什么“老友”的身份记念文章了,但人苦于尚有记忆,小古其人以及与他有关的一些往事,有时总在脑际顽强地出现,思念的感情,总还未到“人琴俱亡”的程度,不由得便又拿起笔来写上几句。
 
  作为画家来说,死后往往比生前更受人尊敬,因为他们留有作品传世,人一作古,画儿的价值就提高了,但具体到小古身上,我总觉得他似乎又被人们遗忘了,比起生前求画之客盈门的盛况,身后之名就显得小了些,连“千秋万世名、寂寞身后事”的程度都没有达到。因然,听到了他的画在香港可以卖到多少钱一幅的消息。但是,对他的画评价,对他的师承及表现于技巧上的继承关系的探讨,对他的艺术道路的研究,三年以来,还没有见到一篇文章。在给他治丧的会议上,我曾向当时的地委宣传部长提出要求,请他协助出一册小古的画选,后来这位部长派出人来商议此事,但终因种种复杂的原因,计划成为泡影。他的《花鸟技法十三讲》的稿子,其中有不少作画的经验之谈,确实是凝聚了画家晚年的心血之作,如今听说手稿也一分为二,怕也终究不能问世了。这一些才算是他身后寂寞的表现。
 
  大约因为我不懂画,与小古相对,最多的是下围棋,其次是谈诗、谈书法、谈中国古典文学、变野史、谈逊清掌故。谈画的时候不多,然而也偶而听到他这方面片段的议论,有些我以为大有奇气。有一次,我给他看新买到的《熹平石经》残刻的影印本,他看了以后说:“好好临摹一下这一些,可以有助于画大写意”。他也确有个打算,晚年向大写意这一领域进军。我虽然懂得书画相通,但熹平石经的端重自怎么能与大写意画的只求神似相通。这个道理我一直没有悟出。要是由他自己写出来,怕又是很有价值的东西。我请他给《太平广记选》画插图,他总是先写出题画诗来。不赤字我想这与“意境”以及“诗中有画”的说法大约有关系的。
 
  小古有诗才,他写的旧诗,在六十年代,七十年代的山东诗坛上,也应是有数之作。以前,我说他的诗风接近白居易,使人或许误以为有贬低之意。其实并非是说他的诗写得“俗”而是指如同白居易那样语言流畅。似不经意写出,却仍是锤炼之作以及不爱用典这两点。他也很注意练字,有时且异常细心。有一次我写了两首赠老艺人王素芳的诗请他过目,其中有一句“斯民哀乐寄眉端”,他提笔把“哀”字改成“忧”字,说哀乐会使人误会奏哀乐。 我后来想,忧乐两字确实比哀乐二字显豁,因为,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名句乃是人人熟悉的。这在古人,是可以拜为“一字师”的小古一生题画诗甚多,在他的弟子中,不少人各抄了一小本。我想,倘有人搜集起来,予以编年出版,也应该是一件有意义的事。
 
  小古不从事文学创作,但他常有些不凡的见解。我写小说《抗金演义》,出版时改名《偏字恨》,常与他商讨一些情节的设计。他作古之后,我便感到失去了切磋之友。这和写成一部书再找不到一人可以为作插图时的感受一样,使我异常悲伤。
 
  最后,想谈一点他的遗孤钱潮的事。这是一个老实得见人不善言词的姑娘,但小古生前,她久侍彩毫丹青之间,学了一些家传的技法,小古生前常流露出一些钟爱这个“最小偏怜”的女儿的意思。小古死后,她去省艺术学院进修,勤奋而刻。她随全班同学去雁荡和黄山去写生,生活费不足,节省饮食之费,终于按期完成了作业,对于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来说,这也是不容易的。我以为,她的绘画事业是有前途的。想到“中郎有女能传业”的诗句,为小古感到欣慰。  

            (《大众日报》 1985年12月21日 星期六 第四版)

 
更多
网站点击统计:595860次
王小古艺术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
联系电话(微信同号):13153980009 联系人:赵金胜 邮编:276800
联系地址:山东省临沂市台湾城五楼 技术支持:齐鲁书画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