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小古艺术:路漫漫兮(四)

发表时间:2020-9-6  来源:王小古艺术官方网站

   七

  临沂师范校长张寿民,他和武中奇是老朋友。在临沂地区,他的书法也是较有名气的,他对小古很器重,小古对张校长也很敬重。一九五八年张校长派小古往临沂农业展览馆去作画。农业展览馆工作结束时,经有关领导决定,在馆内专门开辟了一个展览室,为小古举办个人画展,他展出的主要作品是牡丹,月季,桃子等数十幅,小古的画在临沂地区第一次和群众见面,就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赞赏。小古深受鼓舞,他真正画牡丹,也是从这次画展而受到鼓舞和启迪的。不久小古接到领导上的通知说:“北京有些画家到菏泽去参加牡丹花会,请他去做接待工作。他怀着遂愿和喜悦的心情,以一位普通教师的身份,来到从北京来的大画家中间,可他并没有”小巫见大巫“的寒酸之感,却以为能和这些大画在一起,听听他们的作画高论,看看他们的作画技法,是学习提高的好机会。特别是来到这牡丹之乡,见到这些牡丹在风晴雨露中的千恣百态,深感这是人生一种最大的满足和最大的快事。画家们回京前夕,在菏泽举行了一次笔会,拉开了桌子,主人备好宣纸笔墨,便 各自挥毫画了起来。这本来似乎没有小古的份儿,可他自己竟也拉开一张桌子,在另一边画了起来。开始围观的人们都集中在北京来的画家周围,小古身边只有寥寥走动的少数人。由于小古画风泼辣,色彩浓艳,笔墨娴熟,雅俗共赏,信手画来,一挥而就;又能平易近人,有求必应,因而很多人都逐渐聚集到他的周围来了。这使客人们有些难色和不快。其时有一位画家愤愤地画了一株柳树,树梢上画了一只正在振翅高鸣的金蝉;在树根地上又画一只屎克螂,正在艰难的推着一个屎蛋子。他把这幅画送给正在作画的小古,其用意是说,我是树梢上的金蝉;你再能干,也不过是地上屎克螂,永远也飞不上树梢的。小古是个聪明人,看后随即拿起画笔,泼墨粗放地画了一个大竹笋,旁边还画了几棵顶天立地的成竹。在上面题了一首“小竹笋三尺三”的诗,这个意思也很明白:你不要小看这三尺三的竹笋,明天它会长得比老成竹更高的。这位画家看了愤愤而去。当时有关领导批评小古不该那样去对待客人,而小古仅以苦笑了之。然而 场小小的风波,却把小古的画誉广为传扬了。   

  在以后的年月里,小古为画牡丹,先后曾八次来到菏泽参加牡丹花会,在牡丹花前,往往一蹲几个小时,细心研究各个品种牡丹的花型结构,叶型区别。有时整天呆在牡丹田里,细心观察牡丹早、中、暮、夜的光色形态变化。并做了各种写生。他还时常请教那里的花农,研究牡丹的栽培和春夏秋冬四季的生态特性。也有时拿着自己画出的牡丹,请花农辨认和指点。总之,他迷上画牡丹之后,就与菏泽的牡丹、花农结下了不解之缘。据他自己说,他能画的牡丹近百种,无论工笔、写意,都一挥而就。   

  一九七七年四月,他在“文革”后第一次来菏泽时,感慨地说:“互地辞来十四年,牡丹三月又春天。东风万里花如海,干劲人人百倍添。”在这牡丹花会上,他会见了许多画友,风趣地说:“牡丹最会做媒人,地北天南共一樽。”并和俞致贞、唐师尧、王企华等画家合作一幅牡丹图,在上面题诗云:“二百四十八芳春,来享牡丹酒数樽。彤管扬芬当合影,吾侪都是画中人。”   

  小古认为牡丹可以难人以更多美的享受,也是画好花鸟画的重要课题。为此他还在自己门前种植了许多名种牡丹,以便熟习牡丹习性和常年观察它的生态变化。由于他重视师法自然,但又不拘泥于自然,因而他的作品别具风采。颇有生活气息,他画的牡丹特点,主要是春天的花,夏天的叶,秋天的芽,冬天的梗。他画的花型,能抓住各名种牡丹的特色,又不完全拘泥于真实,很能给人以清新的快感和美好的享受。一九八二年七月,他在山东省为他举办个人画展的一幅牡丹上,这样写道:“爱上牡丹二十年,一花一瓣事钻研。容颜最好多风露,百态千姿画不全。”可见小古在画牡丹上倾注心血之多!   

                   八

  一九五八年小古的画在临沂农业展览馆展出后,刘家骥(现为临沂市政协副主席)同志请小古画一幅画。送给谷牧副总理。谷副总理在回信中,十分赞赏他和画。   

  一九五九年小古被抽调到北京,为人民大会堂山东馆作画三个多月,六0年秋,又往北京为人民大会堂作画。这次在北京住了半年多,先后为人民大会堂作画四十余幅。其中以牡丹图、万亩玫芳图还曾发表在精印的山东国画选上面。他在北京期间,还为中央领导和友人人了许多画,结识了画界不少友人。陈毅同志对小古画很赏识,还和他见了面,并题了一幅以兰花为内容的字,赠送给他。五九年四月,在人民大会堂作画结束时,小古兴来。在一张六尺宣纸上,信手挥了一块顶天立地的巨石,上面画了一只独立的雄鸡。在石头的左下角,画了一枝玲珑剔透的枇杷。如此巨幅,未需半个时辰,即告完成,在场的许多画家,都一致叫绝。后来这幅画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。   

  一九六一年成立临沂艺校,小古被调往那里任美术教师。此后山东美术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四季花卉屏和十里荷香等作品。由于当时诸事顺心,工作安定,他整天都沉醉在书画当中,起早带晚地练字、作画、读诗,在学生中还组织了美术兴趣小组,经常指导他们进行绘画活动,他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泛,唱京戏,打球,下棋他都来。   

  正当他醉心于事业的时刻,一场横祸却落到了他的头上。一九六二年夏天他的大儿子王开微从临沂师范毕业,分配去郯城马站中学任教,途中恰逢山洪暴发,他在蒋史汪地方过河,听一落水女孩求救声,便毅然跃身入水,泅救小孩子,不幸被巨浪吞没。当此噩耗由电话传来时,小古正在桌边全神贯注地作画,直到画完,跨上脚踏车。迎着朦胧的月色,来到马站中学时,才知道儿子已经死了。大家要他去看一眼儿子,他痛苦地摇摇头,什么话也未说,把儿子的衣物、铺盖卷好,缚到车子上,连夜便回临沂了,为什么不再看儿子一眼?他说:“这样,我的儿子在我的记忆里,永远是活着的。”事后多少年,于深夜月色朦胧的时刻,有人看到他时常一个人站在校园的那个大水池边。静静地出神,这是他在进行痛苦的回忆,还是在等待着他的爱子归来呢?别人是不能知道的。   

  知弟莫若兄。他的哥哥筱朋,远在江苏淮安任教,他的大女儿来临沂师范读书,和小古在一起生活,叔侄关系很好,小古前妻已离婚多年,为此筱月在淮安替他介绍一位教师名叫钱廉,于一九六四年结了婚,重新组织了家庭。

 
更多
网站点击统计:592986次
王小古艺术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
联系电话(微信同号):13153980009 联系人:赵金胜 邮编:276800
联系地址:山东省临沂市台湾城五楼 技术支持:齐鲁书画网